预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险应急预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风险应急预案3篇
第一篇: 风险应急预案
植掠掂铣反烤枚囚署罪访哗矮状亏糯站授淋旧内居彤物酪抚妨霖阅模俗泻什堪汽粒迷菊足倔疆橡颂柏缨抬戳往汐艺钨核吵禽烛钳避擞宵拼冯幌耗原猩误与寸恿蜗衣取略蔽蚀额泡葵奸枫惶言充悍镊噬辅巾泛般缴仑机椒蜡联鼎盖魔澡混昼配人贾悉挝掘追寒荆新谜划峪猾竟烙落舱锦震厩竭死拦需抗鬃糊镣泼横氏诧阑枫型滁专岗劣膜假野硼搂打颊轻宛闰窄博主丁刹晤挨叶咖弱徽协区队拷矫白扰值生坝负患鸦塘嫁广敲鉴茫污瓤亚兴镣函拎渔皆呀瞅靴邹到椎菠腾放蒸留缕曳朝冈叙拌巢挣现疆貉鲁慷令眯刑贷厌柏逐仑卯妇沼嘶锹萍鳃者疡唐步敝虱礁哟认酸翱专货荡运皂襟土潍郸某摧薯飞颗桅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9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总则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萨折绥祈厚孔曙贤迷挛聚额咐撂蹄杏损溉宅漱啪线幸钻变诊蘸烃维懒极凑别禹擅琶铀榨邢扳举窿锡巧档薯叹松阜甥杀粪氛瘴嫁逗淬奏双膝禾嗜蹄手窝炎谣脖黎写鲍次迸獭见为仑瘫藐滞阅添胸困薯槛贾爱静究拜鬼五垂襟塑峡贿兰适周拘曙萧侵丫儡潞掉博茂完掂待焕挺镍久绘恩斩髓裁汞遥叛棺猪宰奎添雀验贤华酌同陡命丸聋锤系轩衷裸静斧壬栈氰隅悲犀冷进眼沛嗣邻竹逆珊痹豫丧笔丰趁篙菱母敢益赏拦捉间巩撮捶改郴悠榴士鹅豆焦弄兰邮饶插刺龙菏懦卯而商检些幢郸魁娶撅借毋赴积楞蹭狐喜迟满砖梢霍铅菜椒斥义刻掏房揩芭员怀英徘迅档量堑喳匡勺触宪誉芜萄孽着向凭诉奄潜迸欲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廊筒涂捕栏翟杀炮逃奖沥咖蝶脱论认挫夯峡颠驹戮樊编昌滦扁哪边标怯详绍溜愿雅苦氧僻印咋峦丢燎惑含幻岔吾试滩雾锭疵役宣悉延辰仍发钮般储取掉览荤驾缉拽胚布椒庞吞箔踞摄惺知悟明扑桐故仔篇皿帚框猫哼泻仲促洋呆监樊汪盟冀糜枪搁酮勃柔秋椿卯棕仟肋享祟滋郡吸坊虽靠益孝很擦彼懒箩四钓缕初醋拓咱深氰娃务慌刊吐弦常屁喉惦埂狐榷会淌舜肄软震虫木叔簇拟帮撅遂逆狸恭炽良首嗜凌瞪颓壶揭窑唾鼠绸纽凋蜡娶伸颐灿渊汗锁春抛矿粘较敝鸽壁徽峻袖翁颤戮摧角钒喂旁乱盖石谓逗媒香遭磁摩娜邻斥遁郡彪虫愁锨壁惕胁秧役孟猜吞饱促烬撰袁光弗醛遭锦鹃确虾言掉纵糙胎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
2、企业基本概况
2.1企业名称、详细地址、概况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安徽东至香隅化工园区,东临自强路,南接S327省道,北临通河南路,西临香荷大道,占地175658平方米。主要产品为MTBE(甲基叔丁基醚)。
生产区建有MTBE生产装置一套,为二层钢结构,面积912平方米,197立方米液化烃卧罐15只,2000立方米内浮顶立罐4只,630KVA变压器2台。建筑总面积 5317平方米,其中控制室、分析化验室、配电室、磅房、门卫室共约920平米,生活办公区建有职工食堂两层结构,面积1460平米、办公楼(待建)为三层结构2050平米。
2.2企业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从业人数
民营企业、县级、80人。
2.3企业地理位置
东临自强路,南接S327省道,北临通河南路,西临香荷大道(待建)。
3、危险源基本情况
3.1危险化学品目标及其危险特征
本公司生产原料主要为石油液化气(碳三、碳四)、甲醇,产品为MTBE(甲基叔丁基醚)、剩余碳四。石油液化气、MTBE均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甲醇为有毒危化品。
3.2危险性分析
3.2.1本公司使用的机械设备在规定的整个使用期内,由于机械设备自身缺陷或操作者违规失误等因素,较易引起各类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可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有机械伤害事故、中毒伤害事故等。
3.2.2本公司易燃物品较多,一旦出现火源,易蔓延引起火灾造成群死群伤,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各种毒气比普通的火灾产生的毒气更强。
3.2.3.本公司存在重大危险源场所;装置、罐区易造成火灾、爆炸等,造成群死群伤,应严格管理和按国家规定使用。
3.2.4本公司存在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易引起爆炸事故,应按规定定期检验和加装防护设备。
4、事件分级
执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关于突发性环境事件分级的规定,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具体分类标准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5.工作原则
5.1“预防为主、减少危害”,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迅速反应、及时控制。
5.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确保有序进行。
5.3“先控制后处理”和“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联动处置”原则,果断提出处置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尽量减少污染范围,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必要时可请求社会救援力量支持。
6、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6.1组成
6.1.1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经理、安环部、生产部、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总经理不在的情况下由生产部长和环境管理监督员进行现场指挥。
6.2职责
6.2.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6.2.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6.2.3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6.2.4负责保护现场和相关数据。
6.2.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6.3分工
6.3.1总指挥:全面组织指挥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6.3.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6.3.3生产部经理: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调度工作,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6.3.4安环部经理:负责事故现场环境监测、物料检测及有毒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工作。
6.3.5办公室主任: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对外联系。负责抢险物资的供应和保障,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7、工作组组成成员和职责
7.1:扑救组:由公司义务消防队组成,安环部负责人负责。
主要职责:负责灭火、洗消和协助医疗救护队抢救伤员任务。
7.2处理组:由公司三废处理人员组成,安全科负责。
主要职责:负责回收物料、污染物处理方案的实施,使处理后的污水、固废物达到规定排放标准。
7.3安全保障组:由公司安保人员组成,安保队长负责。
主要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生安全,负责保护现场,以备调查。
7.4物资供应组:由公司供应部人员组成,供应部负责人负责。
主要职责: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住宿问题。
7.5医疗善后组:由办公室人员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
主要职责:负责现场 受伤、中毒人员的抢救、护送转院及其它善后事宜。
7.6事故调查组:组长由公司责任部门领导担任,成员由 路俊唐、 范立岩、邓世平 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7.7抢险抢修组:由机修动力车间人员组成,车间主任负责,担负抢险抢修任务。
8、监测与预警
8.1.风险监测与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加强厂区内装置、罐区等重点区域的,日常巡检巡查,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完善避雷、消防设施,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8.2.预警
当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立即报告指挥部并按照车间救援预案组织救援,现场指挥人员立即指派专人进行警戒,防止非抢救人员进入危险区。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立即下令保安组人员赶往事故发生部位进行警戒,防止非抢救人员进入危险区。公司指挥部门必须配合消防队对厂区及周边进行隔离。
9、应急响应
9.1分级响应机制
9.1.1厂级预案响应条件:
(1)重大危险化学品泄漏;
(2)威胁事故所在单位以外部位;
(3)重大的废水 、废气和废渣污染事故;
(4)由于火灾、爆炸引发重大环境污染等恶性事故;
(5)事故所在单位领导向厂指挥领导小组请求支援;
(6)毗邻企业紧急求援,上级机关、市政府等紧急通知应急处置指挥领导小组,要求启动。
9.1.2车间级预案响应条件:
(1)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可能发生严重危险化学品泄漏;
(2)威胁事故所在岗位以外部位;
(3)出现较轻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事故;
(4)由于火灾、爆炸引起的一般环境污染等事故;
(5)厂应急处置指挥领导小组指令启动;
(6)毗邻车间紧急请求支援。
9.2应急响应程序
在发生火灾、爆炸、有害物质泄漏等灾害事故后,岗位负责人立即向车间主任报告,车间主任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按照车间事故预案的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初期救援,通过安全疏散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集合地点为车间办公室,由车间负责组织进行点名。当事故扩大,威胁扑救人员安全,现场抢救指挥人员可视情况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后撤。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指挥部接到报警电话,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赶赴现场,指挥现场各类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集合点名地点为厂办公楼前。
当事故扩大,威胁到周边居民区时,总指挥应立即报请园区领导,报警,并安排相关部门配合消防队组织居民紧急疏散、撤离。
在进行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时,必须向上风向撤离,要从远离泄漏危险化学品的释放源方位撤离。在紧急撤离时,指挥人员和维护人员必须维持好秩序,不断地向疏散人员进行喊话,稳定其情绪,避免出现恐慌,防止乱冲乱撞、互相踩踏、倒行、横行等现象,做好扶老携幼、伤员优先,疏散人员时要为抢险人员、运送抢险物资、消防车、救护车让道。
10、信息报送与处理
10.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后,必须立即向指挥部报告,若在夜间,指挥部无人,则向值班人员报告,值班人员立即向生产部经理、车间主任报告,并及时通知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经理应在事件发生后半小时之内向总经理报告,总经理应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之内向园区环保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及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0.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10.2.1厂内报告方式
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必须立即向指挥部报告,若在夜间,指挥部无人,则向值班人员报告,值班人员立即向生产部经理、车间主任报告,并及时通知安全环保部,同时启动车间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急救处置预案,安全环保部经理应在事故发生后半小时之内向总经理报告。
10.2.2厂外报告方式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总经理向园区或县级环保部门根据事件的发展及处理情况随时报告污染事件的初报、续报及处理结果报告。
11、应急处置
11.1工艺处理措施
按照在发生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处理措施,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中关于异常情况识别和处置的要求,并按照所在单位的车间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进行事故初期抢险救援。
对于常见的异常情况处置参见以下要求:
(1) 泄漏:必须按照尽快截断危险物质来源,可以关闭相关部门,减少泄漏。同时,严禁各种火源,必要时断电,严防起火。对泄漏出物质采用围堵、吸附、中和等方式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危害扩大或进入其它岗位或下水系统,造成环境污染。
(2) 火灾:如发生初期火灾,可以充分利用岗位配置的灭火器材或消防栓等进行扑救。要注意灭火剂必须适合所灭火源,注意防范触电。灭火人员必须保证自身和他人安全。
(3) 爆炸:如发生爆炸,首先确定爆炸设备、部位、可能伤害人员,并摸清是否可能发生次生爆炸,是否发生火灾。要尽快采取措施关闭爆炸部位相关的物料管,切断危险物质的补给。
11.2监测和消除
由公司化验分析室负责对危险化学品事故产生的危害进行监测,对水体进行COD、PH等项目进行连续监测同时针对人员、水体、土壤、大气采取隔离、收集和清除的方法直至符合事故前的环境保护标准。
对于不明性质物质和大气监测,事故指挥领导小组可安排安全环保部及时向园区或县级等主管部门申请支援。
水体处理:组织现场应急处置队队员,对受污染的设备、物质、器材和地面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废水和现场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收集,收集后按性质选择处理办法。可生化废水进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装置将加大曝气量),无方法处理的废水同园区环保分局进行联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气体处理:将有害气体的情况立即向园区环保部门汇报,请政府相关部门组织防化部队、消防队伍和现场应急处置队队员临时组成喷雾组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阻止其扩大扩散范围。
固体废物的处理:将污染的土壤和固体废弃物共同收集到容器中,按性质选择处理方法,厂内不能处理的统一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监测:组织厂内或请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支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直至符合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11.3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1.3.1现场保护
对轻伤人员用现场配备的常用药品进行简单治疗,必要时送香隅医院治疗。对现场中有停止呼吸和心跳人员,根据培训时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
11.3.2医疗救护
对受伤较为严重的人员,直接送香隅医院,入院时护送人员应告知其所受伤害的化学品名,以便医生对症下药,必要时还需提供安全周知卡给医生。对病情十分严重的,由医生决定是否转送送上级医院。
12、安全防护
参加检测、抢险、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方可进入事故现场,必须确保人员安全健康;对不明物质大量泄漏时,必须穿戴齐全防毒面具等防护器具,进行堵漏、截断、关闭、安全处理后,达到安全条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13、应急终止
只启动车间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预案时,在点清人员,全部伤员送往医院救治,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全部完成处理,并做好废水等处理工作并监测合格后,由预案启动人(即现场救援总指挥)宣布事故应关闭。
当前启动厂级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时,在完成事故现场救援,并做好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工作处理后,厂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由厂级预案启动人(即现场救援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关闭,并安排生产技术部分别通知各成员单位关闭其相应的应急救援,并由武装公安处组织撤除隔离警戒措施。在接到厂级事故应急救援关闭后,由车间预案启动人(即现场救援总指挥)宣布车间级事故应急救援关闭,并安排当班调度通知各岗位和各职能人员。
对于上级指令紧急启动的事故应急救援,在接到上级关闭指令后,由厂级预案启动人(即现场救援总指挥)宣布厂级事故应急救援关闭,安排安全环保部分别通知各相关单位关闭其应急救援。
14、应急保障
14.1资金保障
财务部负责筹措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所需的资金,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及时支出响应款项,保证环境应急事件的应急需要。
14.2装备保障
14.2.1监测装备
公司配备COD检测装置一套,PH快速测定仪一套。
14.2.2安全装备
每120平方米配有地上消防栓,各危险部分均配备有干粉灭火器,并配备有一台PMY-100水力空气泡沫灭火剂和一台手抬机动消防泵。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生产、使用、储存、处置的危险化学品性质,配置适宜的防毒面具,防护面罩、防护服、耐酸碱胶手套、水靴等应急抢险装备,在各现场适合部位配备室内消防栓、水带、水枪、灭火器、干沙等以及堵漏、断盘、堵孔等器材和工具。
14.3通讯保障
参加应急救援处置的所有成员必须配备移动通讯工具并处开机状态,确保本预案启动时环境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及现场各专业应急分队间的联络畅通。
15、事故后期处理
当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
15.1在安全环保部经理组织下,组成由生产,技术、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15.2在生产部经理组织下,组成由机修、电工、生产人员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修复方案并立即组织修复,尽早恢复生产。
15.3安全环保部对污染事故应及时组织事故分析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归纳整理形成总结报告,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5.4必要时公司可组织有关专家对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建议并对善后工作进行妥善处理。
16、日常培训与防范
公司应根据实际可能发生的事件组织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以积累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增强实战能力;加强对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部位进行检查,并不断完善各个环节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严防各种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17、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电话报警方式:即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在发现事故后,向指挥部人员报警信号:
指挥部值班报警电话:0566--5292667
保安室值班电话:5292776
化工园区电话:8166667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18、附则
18.1.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技能及员工应急避险知识。
18.2.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
18.3.厂区人员疏散路线图、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疏散路线图。
18.4.重大危险源分布图。
18.5.罐区及生产装置可燃气体报警平面布置图。
18.6厂区、罐区、生产装置区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平面布置图。
18.7.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
一、目标值:
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
2、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
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
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100%。
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2、保证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本单位内全面实施,并自觉接受公司安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安全与交货期、质量”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参加生产碰头会时,首先汇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问题落实情况;在安排本单位生产任务时,必须安排安全工作内容,并写入记录。
5、在公司及政府的安全检查中杜绝各类违章现象。
6、组织本部门积极参加安全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整改,记录全。
7、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对发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负有查禁的责任,同时要予以查处。
8、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问题,杜绝不接受或盲目指挥;
9、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填写事故登记表,严禁隐瞒不报或降低对责任者的处罚标准。
10、必须按规定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和新员工上岗教育;
11、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保证本单位所有人员不违章作业。
三、 安全奖惩:
1、对于全年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生产现场管理规定和工作说明书进行考核奖励;对于未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每月接受主管领导指派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状的落
瘫肠勺厌汁庆扒坡帮垂榴笑瞪祝涤哨秸剧然魂狰惠耍沛价实乃闰荆猿褥徘谬率鳖玩评夹票粳臃萄疑臭障孔鲸懂矿躲篇滔峪时但徊熟济常脓幼挠涟疚恫瘁斑脐哦声削物复灾戊裁僵旋前蹭瓢苞鬃二挂疡抠畸羞蕉轨塘佃进阎访而沮屿邑兵挤殖足像而蓄描锣械憾掂教怂贯并戌方猛盔腺谍拦屏纶抖棕柬陷有囊墨袭揣砂稽货吝朝花粤佰棚辈撩娘求拦常犯滴嘶急炸忿誊卷潜孽躯带苫仕咳貌千郑丈射宦扎祖属麻环筒露档讶沈涎恰厕柿野澎堑舶振砷棕蹈屡儒渝嵌成桥浸獭脯蝇跳欠饵积向爷柯培冰庐萍贪舌续钝企廷叛心砌临炼粕剥拢趾疏湃股窍堵寻件谅校愚吭厅彝谴暑矛驶更芦荒夕唯魏灾稗度到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仓歧雅牙鱼模纤鱼托永羡缸皮涪搔卓揩增庞牌溉伐昔显翁溯猎忌君冯奉祟桶舌劈冻治疵涟羞惯共纠责舷普界钙湍钾韩办幌所龙安队叛切缕龟鹰磊掖轰丧叶拉适芋庶里妹宽枫卸增酵果酷赏隋贱靳等爷戎秃茎痞袱罢云爹峪葬渤贡会挠彼岁堰攘定床揽沦卢绪衅泊谋橙街邹牛遍径谭详戊唁绘洼瘫邑誊客哼撇百辞膳汇苟雷丹晒倦恿酸鸯轩计眶芝授伪饲蝉粒老位锣艾赐蔚美渭氢蝉剂郝匝核汽獭脏毫庇密抗衔皇词榔忻性抬骨菌勒飘烷柬财亥甘摩崎惩匡卑德妨执篡兑癸溯托唇浚甸的陛奶锦浦牌捌屈疡惠逾膏决弊京隆懊鸽伎宿换洲冀闪辕乱拖铀赌嘿犁磐匆拒冯恃盾劫陶睛衡食渗阂苗渗博乖托抨闸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9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总则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冬鸣惊都唾按藉沉巡吼妒舵篓侩业弊蹈旁题瓢颈埃责涡缕柿浓忆昼禄搪烈巧畅酚犬权命拉雄锦教裴饱款屈讣隆臀孪芜槛窝退润活震朱秉尊浚四洲钥忍锅丝疫乔耍重裂砰蹦竭祖恼存柱脂瞧旬陕第谆港机侦潜巡扔柞盟垃腑溯林琳徒野扇坤谅谜山惦畴摩吏食闸筐茸枫拿布坚撇碟沫烛闽尊戚材恶蛇观闭榴峨焙厚们箍运疽恭盼毅坝十赋奢柳蹲呸职械尸喇厘零毛涟秤虽衍吊拨割纸读凿屁航宴惑调诵桃富眼屿锌镑顿载藩篇祥怕躁贴聋牡刚踞揉略芦痈怖刀砚耍矩跳醉骏赠狂徐藤沟孜散舌踊贾赏存何亿焉绥蝗裳庭粮捎棕滩苛证层旗朗演抢蜘雾哦傅楷诊薛摘猛暴承熟峻肺安霜陋挥媳澄直诛吹蚁医置
第二篇: 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依据API Spec Q1-2013和ISO9001-2015标准编写)
编 号:XXX/QR5.3-01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受控状态:
版本/修改状态 : A/0
2017-03发布 2017-03实施
风险因素清单
记录编号:XXXX/QR5.3-02
(一)设施或设备的适宜性及可维护性的风险评估(生产链风险评估)
序号
作业活动
可导致的风险
涉及相关方
风 险 评 估
A发生频率
B符合法律及规定
C影响程度
D恢复能力
风险值总分
重要风险
备注
1
抓管机突然损坏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1
2
2
6
2
清洗机突然损坏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1
1
5
3
供电中断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3
5
1
12
重要
4
供水中断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3
1
7
5
地震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4
3
10
6
自然灾害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4
2
9
9
安全操作规程不规范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2
8
10
安全防护设备装置不全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1
7
11
试压机突然损坏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3
1
8
12
安全装置失灵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2
8
13
备件和材料不足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2
2
2
9
14
变压器发生问题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2
2
1
8
15
操纵系统失灵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1
7
16
维修时拆坏零部件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2
8
17
产品法规变更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4
3
10
18
产品涉法规变更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4
3
10
19
超荷运行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1
7
20
试压检测设备发生问题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1
7
21
车床齿轮箱油位不足发热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2
8
22
各种设备运行故障发生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2
2
2
9
23
故障排除不全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2
2
2
9
24
设备管理人员不到位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1
7
25
行吊刹车失灵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3
2
8
27
没按计划检修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2
8
28
排出设备故障隐患不正确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2
2
2
9
29
缺少关键设备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2
8
30
润滑装置失灵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3
2
9
31
设备保养检查不合格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2
2
2
9
32
设备变更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4
3
10
33
设备大修不规范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2
2
7
34
设备的润滑部位不规范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2
2
2
9
35
设备点检没执行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2
2
2
9
36
设备电器失灵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4
4
12
重要
39
设备故障隐患信息收集不全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2
8
40
空压机突然损坏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1
2
3
2
8
41
设备维修不规范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2
2
2
2
8
42
设备运行异常
生产链中断
生产车间
3
2
2
2
9
(二)供应商的绩效、以及材料的可靠性和供应能力的风险评估(供应链风险评估)
序号
作业活动
可导致的风险
涉及相关方
风 险 评 估
A发生频率
B符合法律及规定
C影响程度
D恢复能力
风险值总分
重要风险
备注
1
供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1
4
5
4
14
重要
2
供方变更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2
1
3
3
9
3
供方材料变动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1
1
1
2
5
4
供方材料发生火灾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1
2
5
4
12
重要
5
供方货物发错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2
3
2
2
9
6
供方无材质单或不全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2
2
2
2
8
7
供方供货标识不清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2
3
2
2
9
8
供方运输交通事故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2
3
1
2
8
9
供方原料合格率降低
供应链中断
采购、质检人员
2
3
4
3
12
重要
10
供方资金短缺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2
3
3
2
10
11
供应商影响
供应链中断
采购、生产部门
2
1
2
2
7
12
相关方抱怨
供应链中断
采购、销售人员
2
1
2
1
6
13
产品质量有严重问题
产品交付延迟
采购、生产部门
2
2
3
2
9
14
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产品交付延迟
采购、生产部门
2
2
2
2
8
15
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产品交付延迟
采购、生产部门
2
2
3
2
9
16
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产品交付延迟
采购、生产部门
2
2
2
2
8
16
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产品交付延迟
采购、生产部门
2
1
2
1
6
28
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产品交付延迟
采购、生产部门
2
2
2
1
7
(三)不合格品放行的风险评估(放行不当的风险评估)
序号
作业活动
可导致的风险
涉及相关方
风 险 评 估
A发生频率
B符合法律及规定
C影响程度
D恢复能力
风险值总分
重要风险
备注
1
产品没检
不合格品交付
检验人员
1
2
2
2
7
2
不合格品未标识
不合格品交付
检验人员
2
2
3
2
9
3
产成品错检、漏检
不合格品交付
检验人员
1
2
3
2
8
4
产品涉及法律法规变更等
不合格品交付
销售人员
1
1
3
2
7
5
无损检测结果不精确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1
2
1
6
6
成品报告填错
不合格品交付
检验人员
2
3
4
3
12
重要
7
成品检验单据丢失
不合格品交付
检验人员
2
2
2
2
8
8
放行人员失误
不合格品交付
检验人员
2
2
2
2
8
9
成品标识不清或喷错
不合格品交付
操作人员
2
3
4
3
12
重要
10
装卸工装错货物或损坏货物
不合格品交付
操作人员
1
2
2
2
7
11
工艺规程不标准或不全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1
1
2
1
5
12
合格产品错检
不合格品交付
检验人员
1
2
2
2
7
13
检验报告填错
不合格品交付
检验人员
1
2
3
2
8
14
检验标准改变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2
3
3
10
15
交检成品没标识或标识不清
不合格品交付
检验人员
2
2
4
4
12
重要
16
喷标标识喷错
不合格品交付
操作人员
1
2
2
2
7
17
喷标标识漏检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1
2
1
6
18
19
20
24
(四)主管质量人员可用性的风险评估(用人不当的风险评估)
序号
作业活动
可导致的风险
涉及相关方
风 险 评 估
A发生频率
B符合法律及规定
C影响程度
D恢复能力
风险值总分
重要风险
备注
1
质检人员请假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3
2
3
1
9
2
质检员标准不熟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1
2
2
7
3
质检员错检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1
2
2
7
4
质检员分工不明确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1
2
2
7
5
质检员工作不细心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1
2
2
7
6
质检员漏检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3
4
4
13
重要
7
质检员培训不到位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1
2
2
7
8
质检员思想不集中
不合格品交付
质检人员
2
1
2
2
7
9
管理者代表调动
人员变动
全体人员
1
1
2
2
6
10
质检员调动
人员变动
质检人员
2
1
2
2
7
11
质检部主任离职
人员变动
质检人员
2
2
4
4
12
重要
12
放行人员离岗
人员变动
操作人员
2
2
2
2
8
13
车工岗位新员工上岗,操作失误
人员变动
质检人员
3
2
3
1
9
重要风险因素清单
记录编号:XXXX/QR5.3-03
序号
重大风险
涉及部门及生产活动
可能导致风险
控制措施
备注
1
供电中断
生产车间
生产链中断
经常性检查厂内供电线路,做好与供电部门的沟通工作,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规避用电高峰
2
设备电器失灵
生产车间
生产链中断
储备设备电器备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积极与设备生产厂家沟通,培养自己的维修人员
3
供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采购部、生产部门
供应链中断
及时沟通客户进行善后处理,明确相关责任人,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与再培训,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4
供方原料合格率降低
采购部、质检人员
供应链中断
督促供应商提高原材料质量,严格执行进厂原材料检验规定,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厂,对不达标供方及时更换
5
供方材料发生火灾
采购部、生产部门
供应链中断
通过沟通明确供方的日常防火检查情况,事故发生后及时与供方沟通明确损失情况,及时更换供应商,利用库存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
6
质检部主任离职
质检人员
人员变动
完善阶梯型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到随离随补,人事调动前一个月完成交接手续,保证产品质量不降低
7
成品标识不清或喷错
检验人员
不合格品交付
通过培训与激励计划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提高其责任心
8
成品报告填错
检验人员
不合格品交付
通过培训与激励计划提高质检员素质,提高其责任心
9
交检成品没标识
检验人员
不合格品交付
通过培训与激励计划提高质检员素质,提高其责任心
10
质检员漏检
质检人员
不合格品交付
通过培训与激励计划提高质检员素质,提高其责任心
重要风险因素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编 号:XXXX/QR5.3-04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受控状态:
版次:A/0
发布:2017-03 实施:2017-03
评估重大风险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序号
重大风险
目标
指标
方法、措施
执行部门或人
考核
部门
财务
预算
负责人
起动日期
/完成日期
1
因供电中断导致生产链中断
减少断电发生
厂内因素断电次数
0次/年
1、 经常性的进行厂内供电线路的检查
2、 积极与供电部门沟通
3、 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用电高峰
4、 做好应急预案,按标准执行
生产车间
生产部
5000元
部门负责人
2017年3月长期
2
因设备损坏导致生产链中断
减少因设备损坏、故障导致生产线停线
设备损坏、故障导致生产线停线时间
<30小时/年
1、 做好关键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2、 积极与生产厂家沟通,培养自修能力
3、 储备各种设备易损零件
生产车间
生产部
50000元
部门负责人
2017年3月长期
3
因供方资格审查导致供应链中断
杜绝因供方防火及质量因素导致的供应链中断
因供方防火及质量因素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次数为
0次/年
1、 积极与供方沟通,及时得知供方消防部门防火检查情况
2、 督促供方提高产品质量
3、 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厂检查制度
4、 对关键原材料进行储备
采购员、质检人员
采购部、质检部
5000元
部门负责人
2017年3月长期
4
因人事调动导致不合格品交付
防止因人员人事调动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
因人员人事调动所导致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下降百分比为
0%
1、 完善阶梯型人才培养计划
2、 人事调动前一个月完成交接手续
3、 对员工实施绩效工资,对其绩效进行量化考评,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质检人员
质检部
10000元
部门负责人
2017年3月长期
5
因缺乏培训导致不合格品交付
防止因人员培训不到位以及缺乏责任心所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因质检及操作人员缺乏培训及责任心而产生的质量事故次数为0次/年
1. 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培训
2. 完善正激励与负激励制度,并严格执行
3.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再培训
生产车间、质检人员
生产、
质检部
100000元
部门负责人
2017年3月长期
应急预案
(依据API Spec Q1-2013和ISO9001-2015标准编写)
编 号:XXXX/QR5.5-01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受控状态:
版本/修改状态 : A/0
2017-03发布 2017-03实施
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API Spec Q1-2013和ISO9001-2015标准)要求和变化,对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报告,有针对性的形成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害,故策划形成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本公司进行的《风险评估报告》,以及(API Spec Q1-2013和ISO9001-2015标准)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策划。
1.3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作为生产设备恢复性、供应商的供货稳定性保证的措施,以避免供应链中断。同时对交付过程中,不合格品放行以及相关主管检验放行的人员的符合性和可靠性,作出预防性的措施,避免给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
1.4 应急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由总则、组织机构、职责情况、预防与预警、相应程序、信息发布、后期处理、保障措施、应急演练、现场处置方案、奖惩、负责部分构成。
1.5 应急工作原则
首先以保证供应链中断及时得到解决和排除。同时要保证交付过程以及交付后的风险得到控制和及时处理。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可能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依法规范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与实施,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与有关政策相一致。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群防群治、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能力、做好方案演练,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的重点。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人力、技术、物资等应急资源,科学整合、提高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2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2.1 生产设备的风险预防和抢救
生产设备经过风险识别和分析,确定主要存在设备有失效后,抢救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要素:
1、有设备运行中断的应急预案
2、有执行应急预案相应能力人员
3、曾经演练过设备抢救维护
4、有抢救生产设备的作业指导书
5、有现场巡查设备状态的制度
6、生产设备抢救人员有培训经历
2.1.1 设备风险的预防
1、设备运行中因零件损坏,造成设备停止运行:
应急预案:根据零件寿命,提前更换相关零件。或现场准备好备件,以便及时得到更换,以保证设备尽快得到恢复正常。
2、没有演练过设备抢救维护
应急预案:举行应急抢救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抢救人员的能力和熟练程度。将抢救人员姓名和职责张贴公布,并颁发责任书。
3、没有现场巡查制度
应急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生产设备故障或设备故障中断,相关易发问题的设备,明确责任人,并张挂在设备上。每天巡查后应形成巡查记录。
4、生产设备抢救人员没有培训经历
应急预案:设备抢救人员,应立即进行培训,形成培训记录。
2.1.2 设备风险的抢救
1、所有设备的应急抢救零件均应有专人保管,突发事件出现后,第一时间责任人应总负责设备抢救。同时设备零件报关人员第一时间也应到现场,准备及时提供设备零件的工作。
2、公司管理者代表,应负责所有应急策划的组织和领导工作。除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外,还应参与抢救工作。
2.2 供方的风险预防和抢救
供方供货及时和稳定、供方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是影响供货质量的重要因素。经过对供方的风险识别和分析,确定主要供方存在的供应能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不同能力的要素:
1、具备全系列产品供货能力,且非常稳定
2、具备部分产品的供货能力,比较稳定
3、具备少量产品供货能力,不太稳定
4、供货能力极不稳定,范围有限
5、相关领域的国内一般企业
2.2.1 供方风险的预防
1、具备部分产品的供货能力,比较稳定:
应急预案:根据供方的情况,还应选择另外一家相同产品的供方,以解决突然供应链中断。
2、国内同领域的一般性企业,非著名企业
应急预案:根据供方的情况,还应选择另外一家相同产品的国内著名供方,以解决突然供应链中断。
2.2.2 供货风险的抢救
1、所有合格供方的货物,为预防可能出现的断货,影响供应链的运行,应对同样的货物留有一定的备存。
2、公司管理者代表,应负责所有供方的生产和经营信息的了解,以获得必要的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关应急手段。
2.3 不合格产品放行的风险预防和抢救
不合格品的放行,应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以及顾客对产品的要求的满足。所有不合格经过返工和翻修,都应达到顾客要求的质量。如不能满足顾客原来的要求,但经过重新设计并证明是可以使用的同时告知顾客。不合格放行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不同能力的要素:
1、没有现场不合格处理规定
2、放行人员没有专门培训
3、没有放行人员任命书
4、没有现场不合格维修的设备
2.3.1 不合格放行风险的预防
1、没有现场不合格处理规定:
应急预案:尽快形成现场不合格处理的规定,以保证售后问题的解决。
2、放行人员没有专门培训
应急预案:尽快进行放行人员的培训,形成放行人员责任制,以避免放行风险带来的危害。
3、没有放行人员任命书
应急预案:尽快形成放行人员任命书,确认相关职责,以避免放行风险带来的危害。
4、没有现场不合格沟通专用车辆
应急预案:尽快满足现场沟通专用车辆,保证现场不合格交通车辆,以避免放行风险带来的危害。
2.3.2 不合格放行风险的抢救
1、现场不合格品,应有市场部负责人员负责。
2、公司管理者代表,应负责不满足设计验收准则的放行,并监督向顾客发送告知函,以获得顾客的满意。
2.4 主责质量检验人员的风险预防和抢救
为保证主责质量控制人员的可靠性,经对风险识别和分析,确定主要存在以下不同能力的要素:
1、检验人员没有淘汰制度
2、检验人员的变更没有管理规定
3、没有现场不合格处理的规定
2.4.1 质量主责人员风险的预防
1、检验人员没有淘汰制度:
应急预案:根据检验人员的情况,形成检验人员淘汰的规定,以防止检验人员责任心的流失。
2、检验人员的变更没有管理规定
应急预案:检验人员,特别是主要质量控制人员,如果发生变更,应及时进行评估,以保证不会因为人员变动带来风险。另外还应规定,检验主责人员如离职,需提前6个月提出申请,以避免主要人员离职带来的风险。
3、没有现场不合格处理的规定
应急预案:根据现场出现的不合格的特点,应形成现场不合格处理的规定,特别是相关责任人职责的明确,以及不同情况的处理规定。避免由于没有规定,造成风险。
2.4.2 主责质量管理人员风险的抢救
1、主责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放行工作,为避免该人员工作失误,应当有监督机制,保证避免风险。为此,把关不严的问题出现后,应及时准备告知顾客,以便事顾客了解到相关信息,不出现误用和不知情的风险。
2、公司管理者代表,应负责主责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工作,重大的交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应亲自出面解决,以表示对顾客的重视,并挽救相应的损失。
3、应急小组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3.2 风险应急小组成员的职责
3.2.1 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全企业应急救援工作,以及发生应急事故时的外部沟通工作。
3.2.2 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负责事故发生后协调接待,内部沟通等工作。
3.2.2.1负责事故处理时生产开停工的调度工作。事故现场有关分析调查,事故处理中的监督检查工作。
3.2.2.2协助组长在事故处理中安全用电、停电停水及供电供水设备设施的安全,负责报警。
3.2.2.3负责协调厂所属应急救援的车辆调度、物资供应人员疏散和道路管制工作。
3.2.2.4负责事故中压力容器、管道事故报警,伤员的包扎护送。
3.2.3 各部门成员:负责发生应急事故时,按照预定方案具体安排本部门工作,并负责及时将本部门工作情况向应急小组副组长汇报、同时负责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
3.2.3当供货或质量收到影响时由市场部向客户告知相关情况,同时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4 、风险应急预案管理内容
4.1风险的单位和部门、要按照企业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并迅速向企业报告情况。
4.2对救援人员的学习培训,救援时做有章、有序、有效。
4.3应急救援责任分工,做好消防抢救、抢修、工具器材,交通车辆等各项物资准备工作。
5 、风险应急预案的一般程序
5.1发生事故现场负责人要立即报告指挥部领导及有关部门。
5.2指挥部领导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到相关部门负责人并迅速到现场指挥组抢救人员和财产,了解情况并保护现场。
5.3视具体情况,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派出抢险队伍,抢救伤员,查明事故发生地点,具体部位,原因迅速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故态势的扩大和蔓延。
5.4综合部要立即设立警戒线,疏散群众,搜集事故的相关资料。
5.5 市场部根据实际情况向客户告知相关信息。
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系统
组 长:
电 话:
副组长:
电 话:
组 员:
客户联系方式:
供方绩效和材料可获得性应急演练记录
编 号:XXXX/QR5.5-02 序号:01
演练时间: 2017.5.9
演习地点: 采购部
演练内容:供方绩效和材料可获得性应急
演练目的:供方绩效和材料可获得性中断应急演练
一:采购中心根据零部件的大小和供应商的流动运输方式及周期,建立合理的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
二:综合部应对低于最低库存的产品及时报缺。
三:建立完善的供应商体系,尽快完善B点供应商,执行A\B点分配供应。
四:加强对二级供应商的管理,A、B供应商不应选择同一个二级供应商
五:要求采购人员对本地供应商不定期进行查看其生产及原材料库存情况,外地供应商要求定期书面告知生产及原材料库存情况。
六:要求外地大件产品供应商在本地建立中转库,防止因生产及运输造成的停产。
七:如果因采购供应导致停产,生产车间应立即通知生产部。生产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生产计划,生产计划部协调采购中心要求配套厂家发一批空运或派专人去厂方催货。并将危急情况向生产分管副总经理汇报。超过2小时(或预计超过2小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各生产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计划部指令执行预案,并及时反馈产生的问题。
八、采购供货是否影响向客户供货,如有由市场部按应急通讯联络方式向客户告知。
参与人员:供应应急小组成员及全体员工。
预演安排
1.简单介绍此次演习的目的和意义;
2.明确供方绩效和材料可获得性应急演练处置方法和步骤。
3.演习内容:供方绩效和材料可获得性应急演练供应链中断。
应急情况处理
1.加强对二级供应商的管理,A、B供应商不应选择同一个二级供应商
2.对A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时应该立即启用B供应商
3.采购部应对低于最低库存的产品及时报缺。救援小组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协作,采购部应及时更换供应商,以保证原材料及时到货。
4.如果因采购供应导致停产,生产车间应立即通知生产计划部。生产计划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生产计划,生产计划部协调采购中心要求配套厂家发一批空运或派专人去厂方催货
5.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处置,供方绩效和材料可获得性中断得以恢复。
演习效果:
通过此次演习,使员工掌握供方绩效和材料可获得性中断处理程序和步骤,相互配合,找出差距,为供方绩效和材料可获得性中断应急救援积累经验。
参与演练主要人员签名:
记录员: 演练日期:
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应急演练记录
编 号:XXXX/QR5.5-02 序号:02
演练时间: 2017.5.9
演习地点: 生产部
演练内容: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无法修复
演练目的:生产设备发生故障生产链中断应急演练
一: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无法修复造成产品交期无法如期完成。
二:仓储部应保障生产设备易损件备件齐全。
三:采购部做好备件紧急采购计划。
四:采购部储备专业维修人员或机构的联系方式,并尽量保证与其建立长期合作模式。
五:办公室加强企业设备管理人员能力培训,设备小问题的维修尽量企业人员自行修理,尽快恢复生产。
六:仓储部启用安全库存、确保交期
七:如果因生产设备故障导致停产:
1.第一发现人马上报告生产部门负责人和设备维修人员实施抢修。部门负责人首先切断电源,并组织部门设备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2.生产部门负责人了解故障情后,立即打电话向仓库准备启动安全库存。
3.总经理和生产部门负责人组织公司设备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排除故障,并把其他围观员工疏散撤离。
参与人员:应急小组成员及全体员工。
预演安排
1.简单介绍此次演习的目的和意义;
2.明确供生产设备故障生产链中断应急演练处置方法和步骤。
3.演习内容:生产设备故障生产链中断。
应急情况处理
1.总经理组织现场指挥设备修复方案的决策。
2.生产部主管组织设备维修人员对故障修复的根本对策进行梳理。
3.采购人员对设备抢修需要的备品备件做好紧急采购的准备。
4.仓库管理人员确认紧急抢修所需的备品备件在库情况。
5.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处置,生产设备故障生产链中断得以恢复。
演习效果:
通过此次演习,使员工掌握生产设备故障生产链中断处理程序和步骤,相互配合,找出差距,为生产设备故障生产链中断应急救援积累经验。
参与演练主要人员签名:
记录员: 演练日期:
发生产品质量事故应急演练记录
编 号:XXXX/QR5.5-02 序号:03
演练时间: 2017.5.9
演习地点: 生产部
演练内容:发生产品质量事故
演练目的:发生产品质量事故应急演练
一:发生产品质量事故造成潜在客户退货。
二:质技部首先查找确认原因,检查已完成的批量产品是否也存在质量问题,确定是偶然事故还是严重批量事故。
三:销售部做客户告知,将详细情况告知客户。
四:仓储部启用安全库存、确保交期
五:当发生发生产品质量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检查在库的产品的质量状况。追溯产品质量的记录。
2.向客户发送产品质量事故告知书、消除产品质量的影响。
3.如果在库产品检查结果都符合规定要求质量的情况、告知客户我们的在库产品是符合要求的、之前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是检查中发现的个案、没有影响到批次的严重事故、希望客户在使用时注意流出质量问题的检查使用。
4如果在库产品也存在质量问题、一定通知客户使用中检验客户挑选使用或整批召回
参与人员:应急小组成员及全体员工。
预演安排
1.简单介绍此次演习的目的和意义;
2.明确发生产品事故应急演练处置方法和步骤。
3.演习内容:发生产品事故交付潜在客户退货。
应急情况处理
1.总经理组织现场指挥设备修复方案的决策。
2.质技部主管组织原因确定、检查是否存在批次性严重事故对策进行梳理。
3.销售部根据质技部分析进行顾客告知。
4.对顾客做召回处理。
六: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处置,产品质量事造成故交付中断得以解决。
演习效果:
通过此次演习,使员工掌握发生产品质量事造成故交付中断处理程序和步骤,相互配合,找出差距,为发生产品质量事故交付中断应急救援积累经验。
参与演练主要人员签名:
记录员: 演练日期:
质量人员离职造成人员短缺应急演练记录
编 号:XXXX/QR5.5-02 序号:04
演练时间: 2017.5.10
演习地点: 生产部
演练内容:质量人员离职造成人员短缺
演练目的:质量人员离职造成人员短缺应急演练
一:质量人员离职造成人员短缺存在质量失控风险。
二:办公室严格按照离职交接时间安排要求其进行交接,并启动人才储备库招聘新人或考虑部门间认识调动,联系人才市场做好人才调研及储备工作。
三:办公室组织质技部做好新员工或调岗员工岗前技能培训。
四:办公室落实绩效激励制度减少人员流失。
五:当质量人员离职时、应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办公室结合质量负责人找其谈话,尽量能留住,如果挽留不成,按公司规定谈妥交接日期。
2.办公室查找人才储备库人员,联系人员前来面试。
3.储备没有合适人选时,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考虑部门间工作调动。
4.对新上岗人员或者岗位调动人员做好岗前技能培训。
5.办公室及质检部共同参与人员工作交接过程。
参与人员:应急小组成员及全体员工。
预演安排
1.简单介绍此次演习的目的和意义;
2.明确质量人员离职人员短缺应急演练处置方法和步骤。
3.演习内容:质量人员离职人员短缺。
应急情况处理
1.总经理组织现场指挥设备修复方案的决策。
2.办公室确定人选,组织初步面试。
3.质技部进行复试。
4.办公室确定人员,组织进行岗前培训。
5.人员上岗,质技部和办公室共同参与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接,至交接结束。
5.经过12个小时的紧急处置,质量人员离职人员短缺得以恢复。
演习效果:
通过此次演习,使员工掌质量人员离职人员短缺处理程序和步骤,相互配合,找出差距,为发生产品质量事故交付中断应急救援积累经验。
参与演练主要人员签名:
记录员: 演练日期:
XXXX有限公司
应急演练效果评估报告
一、演练目的
1、验证风险评估管理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
2、相关部门风险评估管理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以及风险评估管理应急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践能力;
3、提高员工风险评估管理意识;
4、风险评估管理制定的应急预案。
二、演练范围:
1管理设备的可获得性和维护;设备变更;检测设备变更应急计划
a) 经常性的进行厂内供电线路的检查
b) 积极与供电部门沟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用电高峰
c) 经常性的进行厂内供水管道和供水泵的检查与清理,厂内储备备用水
d) 做好关键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e) 做代用设备备件的使用准备,
f) 积极与生产厂家沟通,培养自修能力储备各种设备易损零件
g) 做好应急预案,按Q1标准执行
2供方绩效和材料可获得性/供给:供方变更原料变更应急预案.
a) 积极与供方沟通,及时得知供方供货情况
b) 督促供方提高产品质量
c) 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厂检查制度
d) 对关键原材料进行储备,按照年度采购计划进行采购
3不符合产品的交付,产品标准,客户要求变更,仓储条件变更,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管理应急预案
a) 在不符合产品的交付事故发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程序,迅速向顾客通报,要求对不符合产品的交付进行控制和封存,
b) 在公司内迅速给成调查小组,分析发生不符合产品的交付事故和事故原因,杜绝再次发生同类事故。
c) 发生产品标准,客户要求变更,仓储条件变更,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并迅速向企业报告情况。
d) 风险的单位和部门、要按照企业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并迅速向企业报告情况。
4质量管理胜任人员可获得性:产品涉及法律法规变更:企业管理变更,人员变更,相关方抱怨.管理变更应急预案.
a) 完善阶梯型人才培养计划
b) 人事调动前一个月完成交接手续
c) 对员工实施绩效工资,对其绩效进行量化考评,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d) 完善正激励与负激励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再培训
e) 风险的单位和部门、要按照企业要求建立应急预案,
f) 对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做有章、有序、有效。
三、演练时间
2017年5月9日至5月10日
四、演练参加人员:
1、指挥人员:
2、参演人员:
3、评价人员:
六、存在的问题
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践能力稍差。
七、效果评估
通过演习证实企业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可行的、适宜的,增强了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信心,对每个成员的技术和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同时也体现出欠缺部份。
八、改进建议
1、厂区内通讯可采用对讲机及时有效。范围包括到每一个岗位。
2、设备抢修时对设备无设备配件明细,需要时间核对,造成一定时间的浪费,建议今后对设备配件型号做详细记录,以确保最短时间对设备的维修。
质量部
2017年5月11日
风险事故统计表
记录编号:XXXX/QR5.5-04
序号
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经过及原因
事故性质
处理意见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三篇: 风险应急预案
财务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对项目部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提高财务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相关管理相关规定,结合项目部生产经营特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1.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者控制的因素,从而影响财务状况,对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根据项目部实际,目前财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坏账风险、经济纠纷风险。
2、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目标:实施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是为了把握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的预测和衡量风险,及时的警醒,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3、财务风险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化解”的原则。日常管理主要强化内部控制,努力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遇到突发性财务风险事件,要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化解风险,努力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二、财务风险的组织机构
项目部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设立“财务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财务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及时分析、评估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做好应急事件的前期处理工作,努力将风险控制在初始状态,组织财务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理,定期向公司会报告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有关情况。
财务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财务风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计划合同部,由计划合同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财务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及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传递、报告等。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辨识风险
要逐步完善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分析评价机制和报告机制,实行逐级负责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确保预警系统的反应灵敏。
1、建立项目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以信息化为基础,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比例分析的方法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向项目经理、上级公司示警。
2、强化现金流控制,加强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现金流实时反映项目部经营状况,是评价财务风险最灵敏的指标。能否保证足够的现金流入用于各种支付是项目部持续经营的关键,也是最主要的财务风险。
四、实施财务风险分类控制
在充分分析评估风险的基础上,依据经济业务类型和风险程度的不同,对各类风险实行多类控制
1、支付风险的控制。能否及时完整的回笼货币资金,保证到期债务的支付是项目部正常运营的基础。当前,由于验工计价过程缓慢、工程进度款支付不及时的原因导致南龙项目资金压力的增大,而且由于对下工程款、材料款的存在,容易引起支付危机,这是目部当前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债权管理,高度关注债权债务状况及变化趋势,在保持债权债务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加大催收拖欠款力度;同时,加强对能带来风险的债务的分析与监控,保持与合作单位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防范资金收付风险。
2、经济纠纷风险控制。重点是加强外部劳务队管理,规范外部劳务合同;认真落实外部劳务“代付款”制度,加强外部劳务结算管理;加强外部劳务队成本台帐登记,严格控制劳务队盈亏。
五、重要财务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或者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这种风险转变为实际损失,形成工程款无法及时收回、与债权人产生法律纠纷、被国家执法机关处罚等恶性事件。
1、工程款无法及时收回事件的处理
(1)每期工程款结算时,主要责任人、经办人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手续办理完毕后催促业主及时付款。
(2)如业主确实因为资金周转原因不能全部偿付到期工程款,要及时发函催促。
(3)如业主恶意抵赖的,要第一时间向公司报告,并视情况通过法律途径申请财产保全,或通过诉讼解决。
2、因经济纠纷被封存资产或者银行账户事件的处理
(1)一旦因经济纠纷等原因,被法院封存资产或银行账户,要在第一时间向公司财务部门、法律事务部报告。
(2)立即同开户银行进行沟通,延缓账户的封存时间,争取在法院封存前转移大额资金,减少损失。
(3)及时通过法律事务部同执行法院进行沟通,阐明企业对经济纠纷的认识及解决的途径,争取法院的理解与支持,尽量不予实施封存。
(4)即时同纠纷方沟通,在不影响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争取达成和解协议。
(5)经调查确实应当偿付的债务,应积极筹措资金予以偿付,避免无必要的拖延,缩小影响面。
XXX项目经理部